教师姓名: 唐庆余
所属学校: 宿迁市宿豫张家港实验小学
地区: 江苏 宿迁市
研究实践

变形拱
----第二十八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
项目编号 学科分类 竞赛组别 项目类型 代表队 关键词
OT17010 其它类 小学组 个人项目 江苏省 拱的教具 边形拱
项目简介:

研究背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三课、第四课教学中,关于拱形的研究教学中涉及“拱形的力量”、“圆顶形”探究实验,共计5个实验项目。但是在实验中,没有专门的教具,课本上使用课本抵住拱足,不好操作,涉及拱形的变化——圆顶形的秘密教学时,学生使用钩码等材料抵住拱足,由于三条拱形“合”在一起,没有参照点,学生分组实验时候很难操作,实验成功率不高。很多老师通过图片讲解本课难点,本课教学逊色不少。 在以上教学背景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决定制作一个教具能满足“拱的研究”教具。 首先容易操作,其次美观大方。所以我决定在一个平面上制作,为了实验容易操作,我将抵住拱足的重物固定在六条“凹槽”中,这样容易让三条拱容易形成圆顶形。 制作材料:木板、熔胶枪、KT板、卡纸、凹形条等。 不足之处:1、轨道凹槽窄了。 2、轨道处没有刻度。 改进方法:1.改变重物尺寸或扩大凹槽尺寸。 2、轨道处标上刻度,有利于实验精确性。

多功能明暗水槽
----第二十九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
项目编号 学科分类 竞赛组别 项目类型 代表队 关键词
PH18021 物理教学类 小学组 个人项目 江苏省 蚯蚓的选择实验教具 植物向光性实验教具 明暗盒 多功能水槽
项目简介:

项目摘要:该多功能水槽教具,以传统的水槽作为创新的平台,能满足水槽功能、种子的发芽实验教具、 观察绿豆芽生长实验教具、蚯蚓的选择实验教具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复合型教具。 该项目背景和思路: 在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种子的发芽实验, 观察绿豆芽生长实验、蚯蚓的选择实验中,反复的改变条件光的“明与暗”、透光。而在实验室没有专门的教具,教学时往往用鞋盒子、茶叶盒、黑布等物体来改变这些条件,实验室现有的教具无法替代。我就想,如何做一个教具,专门改变光的明与暗,把这三个实验结合起来,可以满足以上三个实验需要。 科学方法: 此教具能解释科学原理: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而且有向光性。 创新点: 1、多种功能。(水槽、明暗盒子、透光盒子)2、灵活方便可拆装,根据实验需要快速转变。 进一步完善:1、通光孔不规范,没有专用工具,塑料亚克力板不好加工,显得很不美观。 2、采用黑色的塑料遮光板效果会更好。

新型过滤平台
----第三十一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
项目编号 学科分类 竞赛组别 项目类型 代表队 关键词
CH20002 化学教学类 小学组 个人项目 江苏省 同时可过滤三组实验 操作灵活方便 稳定性强
项目简介:

项目摘要:此过滤平台教具,操作简单、稳定易固定。能满足过滤实验教学中实现多种物质同时过滤。 该项目背景和思路: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涉及过滤实验教学共计2课时,需要四次过滤实验操作。传统的教具,用双螺丝十字夹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固定好铁圈,组装好漏斗就可以实施单个过滤操作了。 传统过滤装置有以下两个缺陷:1.一般只能过滤一种物质,教学效率低下。2.学生组装过滤装置,由于学生对十字夹使用在方向选择、螺丝松紧把握不好。从而导致器材不紧凑,易松动,严重影响实验效率。 在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一个过滤需要5—8分钟,三个实验分别过滤至少需要24分钟。如果按照每组三个实验去准备,同时过滤,需要教师准备3套器材,对教师教学准备有很大的难度,而且学生在连接十字夹的时候难度较大,容易松动。所以,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的时候,往往采取一定的取舍:采用分组选取一种物质过滤,然后集中汇报。这样的探究教学,有一定的缺陷,小组不能全部完成过滤食盐、沙子、面粉等物质过滤实验,同组不能形成有效的对照。 综合以上两个缺陷以及教学实际,我设计了——新型过滤平台。此实验教具能全面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困惑,单个、两个、三个过滤实验同时进行。 科学方法: 此教具操作技术要求很低,拧螺丝即可固定铁圈;单个、两个、三个过滤实验同时进行。 创新点: 1、新颖性。 2、稳定性强,操作灵活方便。 3、同时可过滤三组实验,效率高。 后进改进措施: 1、使用优质金属代替P6尼龙材料。 2、改变三个铁圈的位置,使它们最大夹角不超过150。 3、中心外移,把铁圈换成铜棒、铁棒、铝棒,用蜡油粘上火柴棒,可以实现五年级教材《传热比赛》中,三种金属物质传热本领实验教学,以及《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中演示热传递方向的实验,可替代所有类似器材的相关实验。

大气压力演示实验
----第三十二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
项目编号 学科分类 竞赛组别 项目类型 代表队 关键词
PH21031 物理教学类 小学组 个人项目 江苏省 3.大气压力实验 2.挪不动的光盘 1.“反重力”的乒乓球
项目简介:

此实验分为两个:一、“反重力”的乒乓球。二、“挪不动的光盘” 此实验演示大气压力为内容教学,实验现象明显,表现形式新颖,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该项目背景和思路: 定位于苏教版物理8年级下册第十章《压强与浮力》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气体、液体的压强以及大气压强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根据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现象:覆杯实验、吸水实验等,但是生活中还有很多新的、有趣的压强现象学生可能没有注意过,本课的两个实验教学从大气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有趣的结合实验,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压强的概念。 大气压力是典型的物理教学内容,教材中涉及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典型的大气压力现象展示,生活中还有很多小的实验。如:覆杯实验、钢笔吸水、水泵抽水等等,相比较于马德堡半球实验这些实验教学是建立在理解大气压原理之后的知识运用,现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欺骗性。而马德堡半球实验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而我设计的第一个实验装置——反重力的乒乓球,能把大气压强实验的新颖性、直观性更好的表现出来。在展示此实验的时候,先以覆杯实验导入,让学生明白了大气压原理后,再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升华,将内径为40毫米的圆筒中装满水,再将直径为38毫米的乒乓球放入,乒乓球浮在水面,快速的将圆筒倒立过来,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水沿着乒乓球和圆筒之间的缝隙缓缓流出,而乒乓球“逆流而上”,随着水柱越来越短,乒乓球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直至上升到直管顶部。 “挪不动的光盘”引入大气压在生活中存在的又一例证,光盘中间有“孔”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很容易移动。但是我把中间的小孔“戴上帽子”,尽可能阻碍光盘内外气压交换。光盘在光滑物体表面移动时,由于光盘——帽子中存在气体,帽子里面气压随着光盘运动,气压变小,导致整个光盘外面气压大于里面气压。从而产生很大的压力,光盘移就变得很困难了,这就是流体力学中的伯努利原理。

恒星周年视差教具
----第三十三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
项目编号 学科分类 竞赛组别 项目类型 代表队 关键词
OT22018 其它类 小学组 个人项目 江苏省 恒星周年视差创新教具 恒星周年视差教具 恒星周年视差
项目简介:

关于《地球的公转》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地球的自转,可以通过傅科摆来证实。但是公转这一教学内容,安排的实验——恒星的周年视差。本课的教学思路:先让学生感知:恒星周年视差这一现象,在通过阅读资料证实确实存在这一现象,用分析推理的方式来解释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教材上仅仅通过学生在操场上背对背站成一个大圆,让两个学生单独站在大圆外两个远近不同的位置,让不同位置的学生观察视觉差异,从而形成恒星周年视差的概念。基于这样的实验教学,我觉得缺少代入感,学生模拟性不强,不利于学生理解恒星的周年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一科学概念。 研究目的: 打破教材中集体实验,使学生尽可能的采用天文学家观察方式,来突破“恒星周转年视差”这一科学探究活动,并最终解释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 研究方法: 打破集体活动这一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模拟天文学家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远近不同的两颗星星。利用模拟天文望远镜在椭圆轨道上不同位置观察远近不同的两颗星星,并记录下视觉差异。这种视觉差异以厘米这一单位来代替天文学上望远镜旋转“角、分”概念,同样也能呈现出恒星周年视差这一概念。 基本思路和设计流程: 1.展现地球和太阳在宇宙中的位置。 2.设计两个星星,并按远近不同的位置摆放。 3,在远处星星背面用均匀的刻度板,以中间为界限,分左右两侧,以厘米为单位标上观察刻度尺。 4.以太阳为中心,画出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提前告知学生这是公转轨道) 5.设计单筒形“天文望远镜”模型。(学生采用单眼观察,视觉差异比双眼更加明显) 6.可以在“单桶天文望远镜”下面加上底座、针孔摄像机等现代科技,更有利于学生观察。 不足和改进: 信息化程度不高,具体体现在地球倾斜角度能始终保持角度一致,这点需要加强改进。

一体式虹吸原理演示装置
----第二十六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
项目编号 学科分类 竞赛组别 项目类型 代表队 关键词
PH15014 物理教学类 初中组 个人项目 江苏省 吸管内置 虹吸 一体式
项目简介:

背景及思路: 所有教学上关于虹吸原理演示,方法很多,它们共有特点是器材简单,虹吸管外置,过于凌乱,一人不好演示。而且关于生活中的一些不易观察到的虹吸原理的物品如:马桶、水槽下水管等,不能很清晰的演示出来。 所以我想,怎么样此设置能把以上一些弊端克服掉,让实验装置能形成一个整体呢?首先要把外置的吸管内置,在把集水槽放在储水槽下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整体。打开集水槽上的固定栓,便可以把水倒出,可以快速的反复试验。 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 虹吸原理:加在密闭容器里液体上的压强,处处都相等。而虹吸管里灌满水,没有气,来水端水位高,出水口用手掌或其他物体封闭住,此时管内压强处处相等。一切安置好后,打开出水口,虽然两边的大气压相等,但是来水端的水位高,压强大,推动来水不断流出出水口。 该项目的创新点: 1、一体式设计:所有组成部分连为一体,省去了繁琐的组装过程。 2、内置虹吸管:常见的虹吸演示设置,连接管道都是外置的,此设置内置的虹吸管,使演示装置更加美观,易于演示生活中不易观察的马桶(倒虹吸)等器材的原理。 3、操作简单:往储水槽里面慢慢加水,此时虹吸管现象不会产生,当水位漫过虹吸管最高点时候,虹吸现象就出现了,直至把水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