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姓名: 戴乐
所属学校: 江苏省清河中学
地区: 江苏 淮安市
研究实践

技术如何塑造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第三十二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
项目编号 学科分类 竞赛组别 项目类型 代表队 关键词
AC21043 科教方案类 小学组 个人项目 江苏省 日常生活 我们 塑造 技术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本项目第一次以技术理解作为切入点来设计科技教育活动方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习以为常中寻找与反思技术的不寻常,从历史发展的视角体悟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塑造,进而使的技术教育从 “依附于科学”走向“多学科融合”,与通用技术课程互补提升活动的实效性,实现技术教育从实现由“制器”向“育人”的价值转换。 2、该项目的背景和基本思路:源于对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反思——通过这些活动使得学生和老师真的理解了技术吗?发现已有的科技活动教育方案中工业文明带来的工具理性盛行,唯独缺乏从人的角度来审视技术。从人类文明发展来看,工业文明的技术方式只是技术的一种特定的历史形态,未来的技术该往何处去,我们科技创新教育方案的设计者和学生可以做出自己的应答。 3、该项目应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审辩式思维和项目化学习 4、该项目的创新点:在工具理性盛行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反思技术对我们的作用,一方面是外在的,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并非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后天培养而成的东西。但另一方面,在被塑造之前,我们也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形状,人之为人的大部分特征,可以说都是在相应的社会文化环境逐渐形成的。虽然活动方案的焦点是技术,但一切思考最终关切的事情,始终还是我们自己。当我们反思自己、理解自己的时候,注意到我们命中注定地存在于一个被技术塑造的生活世界之中,因此要理解我是什么样的人,必须要追问技术环境的来龙去脉。 5、项目的使用情况和进一步完善的设想:项目第一次从科技创新活动自身的视角反思活动的意义,对于学生也是第一次学会全面反思技术对我们的影响,进而反思自己,理解自己。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深受触动和感到惊奇,也在技术素养和技术观念方面有所受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就是学生第一次学会反思和审辩,所以还需要不断地适应,主题的开发还略显少,今后一定会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深入观察与反思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逐步形成全面的技术

化学微粒观建构的可视化实验装置设计与使用
----第三十三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
项目编号 学科分类 竞赛组别 项目类型 代表队 关键词
CH22009 化学教学类 小学组 个人项目 江苏省 实验装置 可视化 微粒观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两节课可以一蹴而就。学生“微粒观”建构是分阶段的,主要体现在(1)微粒本身的性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客观存在、规范含义、种类大小、结构组成等。(2)微粒集体的性质——微粒集体的结合方式、微粒间隙、微粒运动等。(3)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微粒间的碰撞、键的断裂和重新组合的方式及能量变化规律等。(4)微粒与宏观物质间的关系——宏观性质反映微观结构、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等。所以我们这个实验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向学生呈现不同的现象。比如我们这个实验还可以通过增加一个电火花发生器,使得瓶内的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出现压强的急剧下降,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从微粒数变化的视角理解化学变化。而且可以增加温度传感器,由于陶瓷的导热性较差(可以短时间内视为绝热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压强与温度的变化,计算反应热等等。 2、该项目的背景和基本思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两个实验仍然存在着一些缺憾,比如:氨水的挥发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单一实验无法得出微粒的全部性质,再加上老师们教学中对实验过程探究性的设计,导致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眼花缭乱的探究过程条件控制上,而偏离了对“微粒”的认识。又如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的减少,这个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新意不足,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然了解。这样也就势必导致在学生“微粒观”建构的伊始,教学就变成了“生动的灌输”。 3、该项目应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4、该项目的创新点:(1)通过观察和分析压强传感器示数和毛细管液面变化过程认识物质的微粒性,了解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初步学会基于证据推理的方法,逐渐形成物质的微粒观。(2)通过探究氢分子进入瓶内原因了解微粒很小且微粒间存在间隙,初步养成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通过比较不同分子进入瓶内现象不同得出微粒大小的差异性,初步学习运用比较

能变形的U形管
----第二十七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科技辅导员创新成果
项目编号 学科分类 竞赛组别 项目类型 代表队 关键词
CH16003 化学教学类 高中组 个人项目 江苏省 U形管 组合 多功能
项目简介:

1、项目摘要:多功能U形管套装利用连通器原理和组合策略,一方面保留了U形管的结构特征和优势,另一方面灵活多变的结构组合有利于使用者创造性使用装置和设计实验。该装置最大限度的发挥了U形管的结构优势,在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调控能力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该装置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实验加深对化学实验原理的认识。2、项目的背景和基本思路:U形管虽说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使用频率不太高,但是在新课标的初高中实验教材中却频频出现,由此可见U形管器形的独到之处具有明显的优势。知网上近20年,每年均有1~2篇关于U形管的实验改进文章,但是这些实验改进都受到U形管器形的限制,若要改变结构就必须定制或自制,提高了实验成本,增加了改进成果推广难度;对于可以选择的反应体系有局限; U 形管容易破裂,阻碍了U形管的使用和功能的发挥。所以要想发挥出U形管的优势就必须打破原本U形管器形的限制。经过思考,研制出了这套多功能组合U形管套装,最大限度的将U形管的优势发挥出来,也给学生和老师预留了创造空间,可以灵活的、创造性的搭置装置或设计实验。3、该项目应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连通器原理和组合策略。4、该项目的创新点:①保留U形管结构优势的前提下,扩大了U形管的适用范围,最大限度的发挥出U形管的结构优势——形成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通的反应体系,便于实验者观察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验条件的控制。②套装中的基本构件可让使用者自主、灵活、创造性的对实验装置进行设计,促进使用者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思维能力和实验调控能力的培养和形成。③克服了U形管容易在使用中破裂的缺陷,延长了U形管的使用寿命,有利于实验改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④减少了学生在仪器组装过程中的繁琐操作,便于学生操作。5、项目使用情况和进一步完善的设想:该套装置已在课堂上使用,比如在原电池和电解池和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中促进学生理解电池和电解池(含电镀)原理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该套装置下一步的改进设想是开发适用实验案例,微型化和基本构件的再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