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中国科协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广 “英才计划”工作模式 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

科协办发青字〔2022〕37号

本文发布于:
2022-12-01
来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教育局,各有关全国学会: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落实《“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有关要求,更好推动高校和中学协同育人,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发现和培养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加快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中国科协、教育部决定推广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英才计划”)的工作模式,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背景

“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自2013年实施以来,选拔7000余名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十年来,“英才计划”探索建立了“兴趣导向、名师引领”、“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促进了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输送了后备力量,积累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同时,还存在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覆盖面有限、高质量供给不能充分满足需求等问题。面对新时代新需求,为发现和培养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需要更好利用“英才计划”探索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经验模式,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在更大范围、更高质量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更好服务人才强国建设。

二、工作目标

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稳步推动、有效衔接”的思路,坚持科教融合、兴趣导向、名师引领、非功利化,充分发挥高校、中学、科研机构、企业、学会等的作用,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发现和培养一大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持续输送后备力量。

三、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动“英才计划”高质量发展

根据“拔尖计划2.0”基地建设情况,有序扩大“英才计划”实施范围,持续完善学生选拔、培养、评价和追踪服务机制,不断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促进与“拔尖计划”的有效衔接和融合发展,将“英才计划”打造成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培养的样板,进一步强化其引领高校和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示范作用。

(二)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各省级科协、教育厅(教委)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开展本地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开展“英才计划”的省份要持续探索总结经验,可在确保“英才计划”高质量实施的前提下,适时扩大本地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实施范围。尚未开展“英才计划”的省份要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列入本地区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根据本地区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等的学科优势,面向普通高中高一、高二年级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学生,从2023年起组织开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基础学科或工程技术学科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各地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为核心,认真做好学生选拔、培养、评价、追踪等各环节工作,坚持非功利性,不与招生和升学挂钩。

(三)建设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基地

各省级科协、教育厅(教委)要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强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普和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责任意识,支持和指导高校、科研机构等面向青少年开放优质科教资源,通过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活动,积极动员科技工作者和大学生、研究生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要结合本地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遴选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中学等,建设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支持培养基地开放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科普场馆、科学课程、科技交流活动等资源,开展夏(冬)令营、科技实践活动等,组织中学教师培训,开发中学生科技教育资源,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提供软硬件支撑。

(四)建立高水平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教师队伍

各省级科协、教育厅(教委)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要共同组织选拔一批有水平、有热情、有投入的知名科学家和工程师担任导师,导师原则上由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等高水平教师担任。导师应组建包括人文、心理等方面专家在内的高水平、综合性培养团队,充分发挥导师和培养团队在精神熏陶、学术引领、人格养成、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作用。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中学要建立激励机制,将导师团队培养中学生、培训中学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等工作和中学教师参与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计入工作量,纳入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职称职务评聘等的考核指标,引导更多优秀导师和中学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五)推动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相衔接

各省级科协、教育厅(教委)要支持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在中学教师培训、课程开发、优质科教资源开放、指导中学生科技活动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中学的支持力度,促进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衔接,推动实现高等学校和中学联合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常态化、制度化。鼓励各高校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和贯通培养的路径做法,建立学生培养和成长数据库,做好典型案例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加强对参与学生的跟踪和服务。

四、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各级科协、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意义,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将其作为本地区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并优化分工明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中国科协、教育部将加强对各地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并适时组织评估,具体工作由英才计划全国管理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承担。

2.精心组织。各省级科协、教育厅(教委)要精心组织开展本地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明确责任部门和单位,抓好工作落实,加强对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学的工作指导、评估和考核。各省级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及时报中国科协、教育部备案。

3.做好保障。各省级科协、教育厅(教委)及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学要从政策、经费、人员、场地、机制等方面制定保障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强化监督评估,为本地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确保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中国科协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

2022年11月14日

评论(0)

相关

/more